“茅台现象”背后的逻辑
预期,预期,还是预期。
触及780元大关,市值突破9800亿元!贵州茅台距万亿市值只差2个百分点。
与贵州茅台股价“比翼齐飞”的还有酒价。
1月9日,贵州茅台公告,飞天53度500ml茅台酒由1299元上涨至1499元,各级子公司务必明码标价,不得囤货捂售。
尽管如此,市面上能买到的这款酒,价格已升至1680元。一些店面还提示:购买茅台需凭本人身份证登记购买,每人限购2瓶。
从资本市场的一路上涨,到实体市场的一瓶难求。“贵州茅台现象”,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茅台价格大幅跑赢CPI
白酒专家孙延元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茅台几乎每隔5年就会出现一个复兴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提价。
上一轮价格调整期是2005年至2012年,茅台出厂价提价6次,涨幅约206%。
时隔5年,2017年12月底,茅台再提价:自2018年起茅台酒价格,平均上调幅度18%。这也是茅台自2012年9月以来再次调整出厂价。
在茅台提价的背景下,有机构预测,贵州茅台2018预计收入增速在30%以上,利润增速在40%以上。
贵州茅台也提示,价格调整会对公司2018年度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了价格提升,预期利好,茅台还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正面回应。从2017年8月起,短短5个月时间,茅台股价先后突破500元、600元、700元大关,市值向万亿级别迈进。
在孙延元看来,一系列利好预示着茅台酒新一轮提价周期的开启。
那么,茅台涨价和物价上涨有关吗?长江证券的一份研究表明,茅台提价周期与通胀周期并无明显相关性。
研究显示,80年代至今,茅台上涨幅度超过200倍,同期CPI上涨约470%,年均涨幅分别为16%、5%左右。
从这个角度看,茅台价格大幅跑赢了CPI。
什么是决定茅台价格的根本?
长江证券认为,供需是决定茅台价格的根本。每一轮供不应求周期对应的都是茅台价格上涨周期,而供过于求对应价格下跌周期。
另外,茅台的投资属性使得价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不变质、越囤越香的特性决定了茅台具备储存价格和投资价值。
茅台为何会供不应求?
在孙延元看来,茅台供不应求的原因有三:
首先,整个高端酒出现回暖迹象。临近春节,茅台、五粮液这些头部白酒销售都非常紧俏,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
过去一年,除茅台外,五粮液、水井坊、泸州老窖、剑南春等都曾先后提高销售价格。
与售价相对应的是公司营收,据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达1229亿元,同比增加27.6%;净利润为411亿元,同比增加40.53%。
其次,茅台经销商囤货现象。市场紧俏的时候,经销商囤货的现象经常出现。虽然,贵州茅台已明确不允许经销商囤货,但控价依然很难。
2017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茅台国内经销商数量为2965家,增幅27.2%;国外经销商数量104家,增幅22.4%。
与经销商数量增长相对应的,是亮眼的业绩。2017年,茅台预计销量同比增长34%;营业总收入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0%;利润同比增长58%。
2018年要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利润超过400亿元。经销商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次,茅台消费和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消费心理密切关联。
从消费心理来看,茅台就像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一种情绪,买涨不买跌。人们对品牌的崇拜,对产品的预期,推高了茅台价格。
“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茅台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孙延元说。
从经济的角度看,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品牌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
长江证券的研究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茅台价格有强相关性,二者比例长期稳定在4.5倍左右。
如今,在政府采购占比下降的背景下,茅台也从更多服务于政府采购,转向了商务宴请和家庭消费。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酒对中国人来说,已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情感的消费品。
“1499的价格,基本符合茅台的价值,老百姓也能消费的起,送礼、请客压力都不大。”孙延元说。
昔日的国宴用酒,“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孙延元看来,茅台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引导了人们对它的预期,也改变着市场的供求关系。(张文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