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傍名牌、搭便车,商标、包装以假乱真,价格更是低廉,如此堂而皇之的售假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3月14日,合肥衡正公证处公证员赴淮南,为省内某酒企打假做证据保全公证。记者一路跟随,亲历打假取证全过程。
当日8点半,车辆穿过人流密集的合肥城区驶往淮南。前行途中,公证员陶友林同记者聊起了证据保全公证与个人举证在法律效力上的差别。在举证过程中,当事人自己购买的仿冒产品,即便确实是假货,也有视频录像证明购买过程,可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无法排除当事人出示的产品是否存在被掉包的可能,往往不予认可。而证据保全公证可以解除法官的担心,公证员不仅全程见证购买过程,还会对购买到的仿冒产品进行拍照封存盖章,并出具公证书,公证的证据效力高。
当天,为了维护其品牌形象,该酒企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购买仿冒产品。来到第一家超市,尚未踏进店门,陶友林拿出手机悄悄拍下了店招,随后扮作酒企工作人员的同伴,一道进去采购。经过一番挑选,酒企工作人员购买到两瓶仿冒红酒,准备结账付款。在收银台前,记者注意到陶友林提醒酒企工作人员索要购物袋,因为袋子上往往都印有超市名称、联系电话,辅之购物发票,可以充分证明在何处购买。
一切进展顺利,可当酒企工作人员向收银员索要发票时,商铺老板却警觉起来,突然发问:“我们这个店这么偏僻,你们是怎么找到这的? ”酒企工作人员一时没反应过来,好在经验丰富的陶友林随机应变,以淡定的口吻回答:“朋友介绍来的。 ”拿到收据,一行人返回车内。在狭小的车厢内,陶友林和同事开始忙碌起来。记录下商铺所在地址、店名、红酒种类、数量等详细信息,并贴上标签。
随后,公证员和酒企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在6家商铺里分别购买到仿冒红酒,记者也了解到山寨产品欺骗消费者的把戏:包装、商标同正品看似一模一样,但厂家地址却是假的;市场售价上百元的正品,用促销特惠的名义,以二三十元的价格吸引眼球。针对这些侵权产品,公证员都当场进行了详细备注。
等到一行人匆忙返回合肥,已是下午6点,但公证员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带着一车子仿冒红酒,赶到照相馆进行拍照,再打包封存盖章,最后对打包过的箱子再拍照留存。几个工作日之后,公证书也将制作完成。
公证已成为打假维权的有力助手。公证员建议,一旦发现存在侵权行为,最好及时采取公证的方式保全证据,避免日后证据灭失。
(记者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