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吴迪年觉得大局已定,未来可期,便对外放出豪言,“鸡尾酒现有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正以30%~50%的速度‘野蛮’增长,未来几年达到百亿规模没有悬念;黑牛目标是挤进市场前三。”
黑牛食品一马当先,其他跟风者亦不甘落后,尤其是白酒企业。
鸡尾酒本来以洋酒为酒基(当家底料),是一种舶来品,人们喝鸡尾酒也是因为觉得洋气,RIO、冰锐、达奇等都以洋酒为酒基。但白酒企业却试图颠覆这一观念,它们纷纷表示白酒一样可以做出好喝的预调鸡尾酒。
白酒企业这样表态倒不是为了展示民族自尊心,而是遇到了和黑牛食品类似的发展困境。彼时,由于国家严厉反腐、限制三公消费,加上进口葡萄酒严重冲击本土红酒市场,白酒企业的生意很难做,各家都在寻找出路,而进军预调酒行业则是最容易的选择。
在白酒企业中,洋河的动作最大。2013年,洋河董事长王耀公开表示看好预调酒行业,后推出“滴诱”品牌并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洋河将在2015年上半年推出首款鸡尾酒产品,当年销售5000万元,然后用2~3年时间成为行业主流品牌,最后再用3~5年时间成为行业领导者。
除了洋河之外,古井贡酒宣布投资3000万元打造“佰色/BESE”预调酒;茅台推出“悠蜜”蓝莓果酒,并称将在三年内实现10亿~15亿元的销售额;五粮液推出“德古拉”预调酒;水井坊、汾酒、泸州老窖也都纷纷表示将推出预调酒,其中泸州老窖的“超体”鸡尾酒于2016年8月面市。
追风口的不光有白酒企业,洋酒企业和啤酒企业不久也快速跟进。2015年11月,青岛道格拉斯洋酒公司推出专属于男士的预调酒——AK47,并聘请“跑男”人气偶像郑恺做代言人;12月,啤酒巨头百威英博则推出主要针对夜场的“魅夜”预调酒,并聘请吴亦凡做代言人。
在后来者入局的过程中,作为导演这一切的百润股份也没有闲着。2014年,受收购消息的影响,大量经销商进入预调酒行业,纷纷向百润股份下单,RIO的销量急速飙涨至9.82亿元,是上一年的5倍多!由于销量爆棚,百润股份迅速增加产能,将工厂拓展到天津、成都、上海、佛山四地。
与此同时,百润股份还加大了RIO的广告力度,把RIO植入到热播剧《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步步惊情》,以及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中国新歌声》等之中,并聘请颜值搭档杨洋和郭采洁为代言人,传播“RIO超自在”的品牌理念。
然而,伴随这场热闹出现的,却是整个预调鸡尾酒行业的巨大危机。
一个被玩坏的小众行业
这场危机从预调鸡尾酒被炒成“风口”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
百润股份及其他跟风者预言,预调酒行业会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很快成为一个“百亿市场”,然而这个预言并没有成真。
2014年,RIO的销售额达到9.82亿元,这一数字虽然在2015年大幅增长至23.51亿元,但其中有16.17亿元是上半年完成的,下半年就陷入了断崖式暴跌,并一直持续到2016年。2016年,RIO的全年销售额仅为9.35亿元,甚至低于2014年的数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5年上半年的高增长并非市场井喷所致,而是刘晓东为赢得巴克斯酒业对百润股份的对赌协议,在零售终端没有下订单的情况下,把产品“提前灌装”,然后卖给经销商。然而,由于市场并未爆发,经销商消化不了那么大的库存,到2015年底,经销商的库存仍高达450万箱。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RIO的销量自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持续低迷。
除了销量低迷之外,“提前灌装”政策还毁掉了价格体系。预调鸡尾酒不同于白酒和洋酒,其保质期非常短,比如RIO的一般产品为12个月,因此经销商急于出货,时间一长就降价,“即使亏钱,我们也愿意卖,一旦过期损失更大”。有经销商称,卖一箱平均亏30元左右,而经销商一旦亏钱便会退出合作。
为了帮助经销商快速出货,百润股份不得不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尤其在黑牛食品等竞争对手高调宣传时。刘晓东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不打价格战,只打营销战”。数据显示,百润股份2015年的广告支出高达3.3亿元,2016年上半年的广告支出也达到1.54亿元。
一方面是销售额低迷,一方面是广告费飙升,结果就是百润股份在2016年出现了1.42亿元净亏损。
其他公司的情形甚至比百润股份更糟,华商韬略总结如下:
黑牛食品在狂奔了九个月后迎来黑暗时刻,预调酒项目净亏损1.59亿元,总裁吴迪年离职,后来黑牛将食品饮料业务全部剥离,变成一家壳公司。
RIO的老对手冰锐则在2016年不断被传出“停产”、“裁员”的消息,虽然冰锐方面对此予以否认,但也给不出利好消息,而终端销售人员则反映冰锐由于牌子大、价格高、营销力度弱,“销售情况很不理想”。
白酒企业的情况也差不多。洋河的董秘在接受采访时说,“此前公司确实关注过预调鸡尾酒这个品类,但后来并没有实际去做,公司一直没有推出预调鸡尾酒产品。”古井贡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佰色预调酒则只在生产地安徽销售,而且没有做起来。至于茅台的“悠蜜”蓝莓果酒,则市场反响平平。
后来这些白酒企业总结,白酒的消费者和预调酒的消费者是两种人,两个品类的营销方式也不同,发展预调酒项目对于主营业务没有什么帮助。
这些白酒企业投入得不多,损失得不多,给RIO带来的挑战也不多。真正给RIO带来挑战的是那些没有名的小企业,这些企业一般被称为“字母哥”,因为它们只想跟风捞一把,连品牌名都懒得起,随便拼凑几个字母,产品更是粗制滥造,用三精一水随便一调就推向市场。这些“字母哥”的杀手锏是低价,它们把24瓶一箱的产品只卖几十元钱,贵一点的也不过5.98元,几乎是RIO价格的一半。
这些“字母哥”不但威胁了RIO的价格体系,而且败坏了消费者对预调酒的印象。那些喝了低价预调酒的消费者,会觉得电视上那些诱人的广告是骗人的,这种酒连普通饮料都不如。
当然,预调酒市场没有井喷也有产品自身的原因。预调酒是一种主要在白场销售的鸡尾酒,其酒精含量很低,比如RIO一般的产品为3~4%,如此以来,预调酒就不适合做白酒那样的社交用酒,喜欢喝酒的人会觉得不带劲,而不喜欢喝酒的人又觉得这种酒不如饮料实惠。
另外,预调酒的口味似乎也不适合大众,许多喝过的人抱怨:抛开广告代言等华丽的外衣与跟风的标签,你真觉得预调酒好喝吗?
预调酒厂商的宣传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各家在广告中宣传的都是自己的品牌口号、包装瓶和应用场景,将自己塑造成某种流行符号,而很少谈及产品工艺和口感。在这种宣传之下,消费者很自然地会把预调酒当成一种耍酷的道具,而不是一种日常饮料。
看完这个广告,你觉得RIO卖的是酒还是瓶子?
既然是耍酷道具,这种道具就不能太多,如果满大街都是,而且良莠不齐,原来的消费者就会厌倦这种道具,进而选择新的道具。换句话说,当一种小众产品被推向大众市场,原来的小众消费者会感到不爽,而大众消费者又很难接受,结果陷入尴尬境地。
任何生意都需要基础。目前,预调酒行业没有成为“百亿市场”“千亿市值”的基础,也就只能退回到小众单品的格局。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预调酒行业目前的市场规模约为30亿~40亿元,百润股份一家的产能就能满足,大量企业进入只会毁了这个行业。
如今,跟风的企业纷纷退场,百润股份仍在收拾残局。经历这番挫折后,百润股份似乎没有被击倒,反而愈挫愈勇。2016年5月,百润股份定增募资13亿元,用于建设多地预调酒生产基地。
对于百润股份的未来,专家有两种预测,一种认为预调鸡尾酒只是昙花一现,很难再起来了;另一种则认为RIO的品牌知名度很高,百润股份仍具备东山再起的资本。
不过,即便是第二种专家也指出,预调鸡尾酒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利润率又太高,一旦整个市场回暖,上述乱象恐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