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干杯”、“Prost”还是“Cheers”,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饮酒时都有“干杯”的礼节,动作几乎一样,用酒杯和酒杯相碰,表达彼此的祝愿。但你可知道,这古老的习俗背后,源于中世纪人们对安全的考虑。
对于干杯的起源,虽然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原因是为了饮酒者的安全着想。一种说法是: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那时的人们一般都喜欢在酒吧里喝啤酒。那时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仇恨,往往会采用在酒水里下毒的方法来谋害对方,这种事情频频发生。后来,酒吧里的人们在喝酒时会用力碰一下对方的杯子,称为“干杯”,因为这样用力的碰杯会使酒溅在双方的杯子里,敢跟自己干杯的人就可以证明不会有谋害之心。
另一种说法是: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力,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习惯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防止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给对方下毒,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办法,这就是在角力前,双方各持自己的酒向对方的杯中倒点酒,表示酒是安全的,这样,便逐渐发展为一种碰杯的礼仪。
第三种说法:碰杯可以追溯到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意大利,被邀请参加宴席的人如果被主人视作敌人,可能会在宴客的酒杯中下毒。尽管面对这些潜在威胁,人们还是会接受邀请,以保持应有的礼节。那个时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用金属平底大口杯喝酒。所以应付下毒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酒杯猛撞主人的酒杯,使得一个杯子里的部份液体掺入另一个杯子中。如果主人带头先喝,就表示安全。
那时人们共饮,需要在干杯后盯着主人的眼睛来观察主人是否有所隐瞒。当然,永远不要在主人喝之前喝。尽管如今宴会都用易碎的玻璃杯,但是碰杯和注视对方眼睛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现在人们喝酒时会干杯,祝愿对方“身体健康”,让这个起源于不信任的习俗变成了信任、友好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