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字“汾清”补酒经

   2019-06-25 山西晚报酒网2180
核心提示:“无限闲愁付醁醽,停杯坐对卜山青。老夫记得高王语,两字汾清补酒经。”清朝咸丰年间,与杏花村相邻之太平村的曹树谷先生手抚刚

“无限闲愁付醁醽,停杯坐对卜山青。老夫记得高王语,两字汾清补酒经。”
清朝咸丰年间,与杏花村相邻之太平村的曹树谷先生手抚刚刚脱稿的《汾阳县志》,品尝杏花美酒,欣赏子夏峰峦,深感有着千年历史的汾酒,虽清香绝佳,而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却尚待发扬光大。即便是在我国酿酒史上最有指导价值的酿酒专著——北宋《北山酒经》,也失之记载不详。因发出“老夫记得高王语,两字汾清补酒经”的感慨。
高王当指北齐武成帝高湛,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不多。但他推荐汾酒的一席话,却被载入了《二十四史》。武成帝在晋阳经常喝汾酒,为表示对与其并肩打天下的侄子的嘉奖,写信劝在邺的康舒王高孝瑜也喝上两杯,品尝汾酒的美味。《北齐书》卷十一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盃,劝汝于邺酌两盃。’其亲爱如此。”帝王如此推崇,足以说明当时“汾清”在南北朝时已是宮廷用酒、国之至宝。“汾清”酒能够在天下酒中脱颖而出,必有过人之处,关键在一个“清”字。“清”在古代是酒的最高质量等级称谓。《周礼·天宫》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所谓“清酒”是指澄清、不浑浊的酒,主要用于帝王祭祀天地和宗庙,是质量等级最高的酒。杏花村酿酒工艺在北魏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后又将积累了几千年的酿酒技艺不断改进,以高粱为主,固态发酵、铁甑蒸制。因产于汾州,以“清”为特色,所以约定俗成地谓之“汾清”,并因品质精良,清香纯正,甘醇爽口而登上皇家的殿堂。两杯汾清酒,牵扯出一个王朝,让我们知道汾酒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至今,汾酒仍以烈性白酒中含杂质最少之清香而列于全国名酒之首。
北齐之后,这段历史屡屡被汾酒文化的研究者们提及。宋代洪适《戏景卢》诗提到齐武成帝推荐汾清酒之典:“千橘亭前莫听声,岂无邺酌和汾清”。宋代刘弇《陪彭安行双莲亭小酌》诗也曰:“觥筹一举破愁城,似胜长驱十万兵。可是胸中浇隗磊,更需酂白与汾清。”
而多少年来,所有关于汾酒的研究,都绕不开汾阳人曹树谷之《汾酒曲》。《汾酒曲》八首用七绝的形式,对汾酒的制作和文化进行了精辟记录,而且付于其诸多史实和典故。可以说,曹树谷开了汾酒文化研究的先河。当代著名评论家柯文辉在《步韵和清代诗人曹树谷八首》曰:“心眼常睁薄醁醽,每怜司马旧袍青。今朝初试汾阳酒,似解玄书道德经。”柯老的诗,从文化的角度,赋予汾酒文化更多历史和哲学的思考。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白酒研究的先驱者方心芳带着疑窦,带着课题,来到山西汾阳杏花村探究汾酒酿造的奥秘,开始了中国白酒业第一次系统的实用性科学研究。在杏花村,他看到了中国古代酿酒技术的博大精深,也弄清楚了汾酒闻名于世的奥秘所在,这个奥秘就是一个“清”字:人要神清,气要清新,水要清净,原料要清选,酒醅要清蒸,工具要清洁,大曲固态地缸发酵,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水纯工艺巧,才能酿出醉仙酒。
距“汾清”两字载入史册1500年过去了,距曹树谷先生以“汾清”两字补酒经160年过去了,距方心芳先生探究“汾清”奥秘80年过去了,汾酒制作一如既往地保持和发扬了清香传统,并以清香型白酒典范走向世界。被誉为酒魂,被称作骨子里的汾酒。所以“汾清”两字,确确实实应当在白酒酿造经典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王希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九州划拳的玩法  |  九州划拳使用介绍  |  酒品牌网上宣传  |  酒类商标注册咨询  |  召城市合伙人  |  操作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08108636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