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中国进口酒热潮的发源地!2018年广东葡萄酒市场销售总额(包括国产酒和进口酒)达到106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百亿市场。而广东酒商的数量也相当惊人,正式注册的葡萄酒商将近一千家。近日,2019广东酒业大会在河源召开,发布了相关数据。可以说,广东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晴雨表,代表着行业最前沿的业态!
1
106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广东市场
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酒类销售总额约586亿元(以出厂价计算)。其中高价位酒类产品(600元以上)约占20%,全年销售同比下降1.34%;中价位酒类产品(100~600元)约占30%,全年销售同比增长3.16%;低价位酒类产品(100元以下)约占50%,全年销售同比下降5.41%。其中,国产白酒销售总额235亿元,啤酒销售总额156亿元,进口烈性酒89亿元,进口及国产葡萄酒106亿元。
广东省酒协秘书长彭洪介绍说,广东酒类已经形成四大板块,白酒、啤酒、进口烈性酒和葡萄酒,总体有近千亿的市场规模。其中葡萄酒和进口酒销售额超过百亿,如果加上进口烈性酒,有近200亿的市场规模。整体来看,广东葡萄酒市场趋向均衡,虽然四大板块有升有降,但总体上保持稳定。
作为主销区市场,广东始终在引领进口酒发展的风潮,近些年,源自于葡萄酒产业板块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广东市场,尤其是广东进口酒运营商的模式选择。
2
五大阶段,广东始终站在进口酒的潮头
广东葡萄酒市场的发展与行业密不可分。整体来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到1999年。1996年是中国九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经济软着陆的第一年,各个产业板块受益于大环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葡萄酒也是如此。到1999年底,国产葡萄酒市场格局逐渐成型。广东在这个阶段中发挥了市场主导作用,尤其是长城,也出现了像龙程、大水等一批规模葡萄酒商。
第二个阶段:2000年到2004年。进口酒尝试性进入,国产葡萄酒进行普及化教育和引导,属于比较初级阶段。这个过程中,广东开始出现进口酒的专门运营商,并且借助专卖连锁模式,落户中国,最典型的代表是富隆、骏德等。
第三个阶段:2005年到2009年。中国高端进口酒的爆发期,尤其是法国名庄。这和当时大环境也有关系,2005年葡萄酒进口关税降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广东市场最典型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大批进口酒贸易商涌现,营造了氛围;另一个是出现了很多专业进口酒运营商,开始品牌化运作。
第四个阶段,2009年到2012年。进口酒发展受阻,从爆发式增长,回归到一个相对迟滞的阶段,进口酒的渠道压货是最大问题,而限制三公消费也“叫停”了高端酒的疯狂增长。但进口酒运作的各种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整个行业都在进行模式创新。而广东市场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模式输出,借助先行一步的优势,广东酒商把自己的模式向内地输出,除了招商,更主要的是开创了很多合作模式。
第五个阶段,2013年至今。进口酒在经过了自我调整后,重回正增长,而且这种增长不再是以前粗犷的爆发式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市场内涵。广东市场也在调整,呈现出理性化、多元化和品牌化的特点。
3
昔日“排头兵”,面临新转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广东市场始终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只要是竞争市场,就需要引领者,广东市场在中国葡萄酒大的消费市场没有走向真正成熟之前,这种作用还会凸显。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广东市场的消费力、消费惯性、消费意愿和消费额依然是最大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体现在运营商层面。因为地缘优势,广东酒商的市场敏感性很强,所以他们能引领风潮。但从其类型来看,主要是渠道推动,缺乏长远的规划,有些甚至只是为了赚快钱。
深圳智德营销策划公司总经理王德惠认为:这涉及到广东市场的商业文化特点,现在广东酒商都面临转型问题,一方面更专业,另一方面要懂品牌,还有就是适应全新的数字化特点,这些都是基于消费需求分化和市场的新特性。
彭洪也认为广东酒商未来的重点是转型,从传统型酒商向数字化管理型、服务平台型和股东经营型转变,这三种形态将会是未来广东酒商的主流特点。数字化管理型就是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判断,调动线上和线下资源,寻求集约型增长;服务平台型就是通过构建大平台,强调体验式消费,以服务作为竞争的核心,实现软增长;股东经营型则是一种全新的公司体制的尝试,目前在广东非常引人关注。
如果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广东葡萄酒,无疑是引领行业风潮。而当葡萄酒的普及程度加强,逐渐成为餐桌上继白酒之后的“第二支酒”,广东葡萄酒的发展就需要更强的目的性和规划性,尤其是酒商,需要审视自身资源,寻找长远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