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因在网上发帖称“鸿茅药酒是毒酒”,广州医生谭秦东遭到厂家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跨省抓捕。近日,“红星新闻”“春雨医生”等媒体和自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和披露,引起了广泛关注。
警方是以“损害商品声誉罪”为由抓捕谭秦东医生的。根据警方的《起诉意见书》可知,谭秦东去年12月在美篇APP上发布了该文,包括微信群、朋友圈和网站点击等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千点击,转发(分享)不过一百多次。但鸿茅药酒声称,受此文影响,有两家医药公司、7名市民要求退货,涉及货款近400万元,造成利润损失约142万元。这应是谭秦东被抓捕、刑拘并准备起诉的原因。
一篇点击那么少的网帖,能否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这且不说了。相信很多人看了这则消息后,都不免会感到诧异,觉得小题大做。换言之,这事情的处理方式与人们的常识认知存在偏差。那么,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认为,问题首先出在厂家。正常来讲,厂家在网上遭到谣言中伤,或者真的认为网络言论损害了其正当权益,除了与对方交涉澄清事实、删除言论外,还可以走民事诉讼渠道,向对方索赔。厂家绕开民事调解和诉讼,直接诉诸警力,对当事人进行跨省抓捕,这自然引起人们反感。
警方接到报案,对相关事实要有一个初步判断,而不能在事实不清、后果不明的情况下,就匆忙对当事人实施抓捕和刑拘。警方抓捕谭秦东后,检察院两次要求警方继续侦查取证、补充侦查,由此可知,警方侦查存在仓促了事、证据不充分等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警方千里迢迢赶赴广州抓人,也就很难不被人质疑是滥用警力,过度介入民事纠纷。
回到事情本身,谭秦东发帖称鸿茅药酒是“来自天堂的毒药”,用词虽然夸张,但文章却也并非随意抹黑产品。事实上,鸿茅药酒存在虚假宣传,并不是谭秦东无中生有的事情。据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健康时报》报道,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显示,鸿茅药酒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这其中,不少是因为厂家存在夸张宣传、夸大疗效等行为。这大概都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吧。
一家屡屡违法宣传、欺骗消费者的厂家,竟然还认为质疑者损害其名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难怪听闻谭秦东因发帖质疑鸿茅药酒被抓捕后,知名调查记者王志安在微博上公开质疑:“这样一家不断违规的企业为什么能越做越大”,“建议中纪委查一下”。鸿茅药酒报案抓人、底气十足,根源或许就在这里。
鸿茅药酒作为非处方药,既是药又是酒,说是药又到处宣传“所有人都能喝”,说是酒又正如网友所说,除了肝癌没有它治不了的病。这样的“神药”,究竟怎么批出来的,我也很好奇。不管怎么说,厂家动用公权力千里跨省抓人,看似牛气冲天,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做只会让更多人知道其违法违规劣迹。